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1932年川军杀害我军一高级将领蒋介石得知后张口痛骂他是谁

[发布时间:2024-08-11 21:52:06] 来源:澳客网竞彩足球 阅读:1 次

  “还好他打下了通江县,要不然就因为他写的这封战报,我非得枪毙了他不可!”

  勃然大怒的男人是蒋介石,此时正是“三路围剿”中,收回通江县城的时候,然而为什么蒋介石如此勃然大怒呢?

  田颂尧生于清光绪十四年,也就是1888年,他出生在简阳龙泉驿的一个商人家庭,20岁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一期,1909年毕业后,升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,后来又升入保定陆军大学。

  辛亥革命时,田颂尧担任南京军政府参谋兼学生军营长,响应辛亥革命,支援武昌。

  民国成立之后,田颂尧回到自己的老家四川,凭借着强硬的军事作风,以及敢打敢拼的战场风气,田颂尧很快就成为了四川当地的实权派人物。

  一直到1926年,田颂尧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,田颂尧的势力发展到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地步。

  不过田颂尧却为人十分贪婪,横征暴敛,用收税的手段在人民中搜刮财产,早年的田颂尧每年征收一次田赋,后来为了扩充军事实力,竟然每年都要收税五六次,甚至在1924年一年征收了十几次田赋,还美其名曰“把1925年到1929年的田赋提前征收。”

  这样的横征暴敛让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,当地百姓对田颂尧恨之入骨,却也无可奈何。

  1932年12月,四川军阀们在川西混战,而红四方面军得知此事之后,立即察觉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。

  因为四川军阀和蒋介石关系一般,蒋介石对四川的管理力度很低,现在四川军阀们在川西相互混战,川北此时定然空虚至极,于是红四方面军决定入川北,建立革命根据地。

  红军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便从陕南出发,来到了川北,占领了通江、南江、巴中三座县城,并且创立了川陕边根据地,军队的人数也扩张到了15000余人。

  这一下子蒋介石可就坐不住了,四川军阀再怎么混战,那也是自己的事情,蒋介石看到红军一下子就坐住了川北,不得已,只能联系四川的军阀们停止战事,一同讨伐红军。

  四川的军阀们看到红军的发展也很吃惊,听到蒋介石欲平息战事,心中也有了意向,毕竟红军突然站住川北,也压缩了他们的地盘,在他们的认知下,红军是“外人”,而作为“外人”,红军是不能插手四川事务的。

  于是,在1月21日那天,在蒋介石的撮合下,四川军阀们停止了混战,准备一直对“外”,共抗红军。

  1月27日,田颂尧被蒋介石任命为川陕边区“剿匪”督办,田颂尧在一天之后走马上任,迅速收拢了杨森部和刘存厚部,这一下,田颂尧手下兵力暴涨,一共有38个团,6万人的兵力。

  不过田颂尧心中却是另一番计量,因为红军这时候的战斗力十分强悍,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面对红军都讨不到好处,而川军现在由于混战,导致各方的战斗力都有所损失,虽然看上去人数很多,但是实际上战斗力却十分一般。

  但田颂尧心中也清楚,如果不趁着红军还没能站住脚的时候击败红军,一旦让红军站住了脚跟,再想把红军驱逐出四川可就十分困难了,所以虽然川军的战斗力还没达到最强的时候,但是战机稍纵即逝,田颂尧已无时间等待川军重建了。

  因此,田颂尧在任职之后,立即任命孙震为总指挥,曾宪栋、罗乃琼、王铭章三人分别为右、中、左纵队司令,在阆中设立指挥部,准备对红军进行猛烈的进攻。

  红四方面军虽然人数只有田颂尧的四分之一,但是由于红四方面军大多是参与过各方面作战的老兵,实力强悍,加上作为防守方的地理优势,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。

  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们在总结了其他根据地反“围剿”的经验之后认为,川北的地形十分复杂,山高谷深,是个易守难攻的地形,所以敌人如果全力进攻之下,每一次的推进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。

  但是受制于两方的装备和人数的差距,红军的干部认为不能和装备精良的川军打阵地战,要在不断运动战中,通过利用地形的优势,去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,这才是获胜的关键。

  然后,红军还决定,采用“诱敌深入”的作战方式,拉长整条战线,将敌人的人数优势在漫长的战线中慢慢抹去,然后采用“骄兵”的战术,让敌人在一城一池的胜利中慢慢迷失,最后等待时机成熟,一举击败敌人。

  1933年2月18日,田颂尧派遣左路纵队对我军从木门、三江坝一线进行攻击,结果遭遇我军的73师和11师的顽强阻击,使得左路纵队推进缓慢,一度受到了重创,被死死的挡在了防线外面。

  而田颂尧见状,立即决定利用人数优势展开三面进攻,他把手中的三路纵队全部派出,由三个方向对我军进行“围剿”。

  红四方面军见田颂尧上钩,于是按照原定计划,减少在防御工事上的人数投入,转入山林之中,和田颂尧打起运动战,让田颂尧部在不断地追击中损失更多有生力量。

  这场战斗打了整整一个月,直到3月18日,田颂尧部以伤亡了近8000人为代价,成功夺回了我军主动放弃的巴中和南江两城。

  田颂尧得知巴中和南江二城被占领之后十分开心,连忙给蒋介石发送了电报,好好地把自己的“战果”给吹嘘了一番。

  蒋介石收到了田颂尧的电报,自然是喜不胜收,他的部队面对红军时屡战屡败,士气十分低落,这次田颂尧的胜利不可谓不大,蒋介石立即回电嘉奖了田颂尧一番,并且让田颂尧将他的“战术”总结一番汇报上来。

  田颂尧见到蒋介石的嘉奖,感觉到特别高兴,他有一瞬间甚至感觉自己成为了主宰四川风云的人物。

  后来有一次,田颂尧在把战果汇报给蒋介石的时候,突然灵机一动,想着自己是否能夸大一下战果,以从蒋介石那边获得更多的奖励呢?

  于是他叫来自己的幕僚,问道:“战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,我觉得应该在给委员长汇报的时候,扩大一些我们的战果,以让委员长能给我们更多的奖励,你看如何?”

  原来,的将军们在向蒋介石汇报战果的时候,一直都会有夸大战果的“传统”,不过蒋介石明白他们只是想多获取些奖励,一直也没有追究过这个问题。

  了解到这个情况的田颂尧决定在以后的战报中夸大其词一番,好让蒋介石更加看重自己,给自己更多的资源,说不定还能一跃成为四川的龙头也说不定。

  不过由于川军在收复巴中和南江的战斗中伤亡过大,所以即便田颂尧想要吹得天花乱坠,也不能掩盖川军需要休整一段时间的事实。

  4月26日,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休整之后,川军再一次发动了攻势,他们从之前占领的巴中和南江两地出兵,利用“钳形攻势”对位于通江县城的我军发动攻击。

  但是我军依然选择利用之前既定的方案,不和敌人正面交手,而是只在正面留下少量部队对敌人的有生力量进行打击,而大部分的队伍则是退到了平溪坝到九子坡一线。

  红军的接连撤退给了田颂尧部一种“攻无不克”的假象,川军认为红军已经溃不成军,于是川军没有再多耗费时间从通江县城休整,而是抓紧时间对红军展开了继续进攻。

  田颂尧在夺回我军相让的通江县城之后,他感觉自己既然已经夺回了被红军所夺取的所有县城,消灭红军也是指日可待,于是变得有些膨胀了起来,写战报时比之前更加肆无忌惮。

  由于田颂尧夺取通江县城基本是不费吹灰之力,所以在写这份战报的时候,他突然有些头疼。

  如果直接按照真实的情况去写,夺取通江县城没有耗费什么精力的话,蒋介石有很大的可能性只是嘉奖一番,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,但是如果说红军在这里顽强抗击的话,又很难让蒋介石相信川军在红军的顽强抗争中,这么轻易的夺取了通江县城。

  所以田颂尧想着,要给红军写一个不得不放弃县城的理由,才能让蒋介石相信的同时,还能给予田颂尧一些物资的奖励。

  正巧,当时左纵队的总指挥,时任29军第4师的师长王铭章给田颂尧发了一封电报,说红军为了激励士气,会把县城的街道命名为红军中已经牺牲的将领的名字,例如通江县中就有一条街,名为“恽代英街”。

  王铭章还说他想让川军也效仿红军的举动,给这些街道重新命名成川军死去的将领。

  但是关于给蒋介石的电报怎么写,田颂尧还是没什么头绪,于是他问向幕僚:“你觉得给委员长的电报该如何写?”

  幕僚这才回过神来,看着生气的田颂尧,心中有些慌张,脑海中不断想着办法,突然,他想到了王铭章的事情,王铭章的报文里面提到的那个名字“恽代英”,就这么在幕僚的脑海中蹦了出来。

  幕僚笑着说道:“既然必须要给红军一个不得不撤退的理由,我们为何不说我们击毙了红军的将领呢?”

  田颂尧皱起了眉头,说道:“但是你我认识的红军将领就那几个,贸然上报上去,到时候委员长一查,我们上报的那人根本没死,委员长不就会找我的麻烦了不是吗?”

  幕僚微笑着继续说道:“所以啊,王师长不是说了吗?会把死去的将领名字命名成街道名,他还提到了一个人不是吗?”

  幕僚笑道:“是的,属下就是说的恽代英,据属下了解,恽代英这一个名字在那边也是个有名的人物呢!按照王师长的电报来看,这人已经死去了,那不就得是我们把他打死的吗?要是把这个事情报上去,肯定能让蒋委员长认为我们立了大功的!”

  田颂尧倒不认识什么“恽代英”,但是既然幕僚知道这人,而且王铭章也汇报此人已经死亡,那么大概率也就是在这次战争中死去的了。

  也就是说,田颂尧可完全利用这个死去的“恽代英”来做文章,让他成为红军撤退的理由。

  想到这里,田颂尧立即发文,文中特别标注了“击杀红军高级将领恽代英,促使红军溃败,抛弃通江县城”这句话。

  田颂尧的战报很快就送到了蒋介石的面前,而蒋介石最近十分开心,因为在四川的战事十分顺利,田颂尧面对红军屡战屡胜,一改之前军队面对红军屡战屡败的战绩。

  而后,蒋介石看到了田颂尧的电报,心中猜测田颂尧又取得了新的进展,估计是来邀功的。

  一打开报文,“收复通江县城”几个字就映入蒋介石眼帘,这让蒋介石很开心,至于后面的击毙多少红军什么的,蒋介石也不再在意了,反正将领虚报数字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。

  读到这里的蒋介石脸色大变,连忙喊来通信员,对着他叫道:“查!给我查!田颂尧击毙的红军将领究竟是谁!”

  蒋介石为什么看到“恽代英”这一个名字就脸色大变呢?这是因为正如田颂尧的幕僚的话中说的那样,“恽代英”可不是个什么简单人物。

  恽代英,原籍江苏武进,出生于湖北武昌,是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,也是黄埔军校的第四期政治教员,参与过南昌起义,也是广东起义的领导人。

  但是在1930年的5月6日,恽代英在和的同志们接头的时候不幸被捕,后来又被叛徒出卖,早在1931年4月29日就被蒋介石杀害了。

  恽代英和蒋介石是老相识了,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就认识,恽代英还经常写文章去讽刺蒋介石,甚至号召民众反对蒋介石的,没少让蒋介石吃亏。

  甚至在蒋介石杀恽代英之前,恽代英还把蒋介石痛骂了一顿,说蒋介石在走袁世凯的老路,是在中国推行帝国主义,最后英勇就义。

  就这样一个人,蒋介石怎么能印象不深刻呢?蒋介石记得很清楚,恽代英在当时就被自己处决了。

  蒋介石有些坐不住了,他觉得田颂尧在谎报军情,但是他也不敢派出这么一种可能性,万一田颂尧击毙的是真的“恽代英”呢?

  所以蒋介石立马致电田颂尧,要求他把杀死“恽代英”的人找到,要精确到时间,地点,包括“恽代英”的长相,身高,衣着等所有的一切都要上报过来。

  田颂尧看到蒋介石的回电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,因为通篇电报里面蒋介石都未提及关于嘉奖的事情,而是对着“恽代英”这个人一直在盘问。

  但是田颂尧还是觉得应是自己的部队打死的“恽代英”,于是致电王铭章,让王铭章查明是谁杀死的“恽代英”。

  结果这么一查可好,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谁杀死的“恽代英”,这一下可让田颂尧慌了神,因为他发现“恽代英”这个人好像确实不是他的部队杀死的。

  于是田颂尧只能向蒋介石汇报了真实的情况,说明了“恽代英”这个人并不是在战场上被他的部队击杀的。

  然后蒋介石看到了田颂尧的回电之后,就有了开头蒋介石勃然大怒的一段,但是怒火过去之后,蒋介石也松了口气,因为这也同时证明了,死在他手里的那个“恽代英”,是真的“恽代英”。

  蒋介石把这个事情记在了心里,如果田颂尧安稳击败了红军,这件事情蒋介石就当他过去了,但是如果田颂尧没能战胜红军,那么蒋介石决定要把两件事放在一起给他算账!

  但是田颂尧能夺回三座县城,根本不是田颂尧打仗打得多好,而是红军战术的安排,1933年5月21日,红军见时机到了,于是发动了对田颂尧的反击,一瞬间,田颂尧的部队就各线瓦解,从三路进攻,变成了三路溃败。

  我军顺势发起突击,于6月初大胜田颂尧部,不仅收回了巴中三县,还逼近了仪陇,让田颂尧部损失十分巨大。

  据统计,这战我军击毙击伤敌军一万四千余人,俘虏敌军一万余人,田颂尧部一下子就损失了超过半数的部队。

  田颂尧后来还是贼心不死,眼见自己一个人打不赢红军,于是他联合了四川其他军阀,一同进攻红军,结果再次失败。

  川陕边革命根据地也借着第二次的胜利,把根据地扩大到当地22个县,而田颂尧也被蒋介石撤职,29军也重编成41军,由孙震任军长,自此,田颂尧也就退出了四川军阀争斗的舞台。

首页
一键拨号
联系我们